近年来,呈现井喷势头发展的汽车工业,带动了我国橡胶工业快速发展,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橡胶制品生产大国。随之而来的是,我国橡胶消费量从2002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世界之首,并从2003年开始,合成胶消费量也连年位居世界之首。但由于产能和技术的原因,我国合成胶产量一直供不应求,进口量也逐年增加。2007年,尽管国内合成胶产量继续大幅增长,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但增幅有所下降。进口单价:再创历史新高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上涨,2007年进口合成胶价格承接2006年的上涨趋势继续攀升。2007年我国进口合成胶均价达到201l美元/吨,较上年增长10.2%,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卤代丁基橡胶平均价格最高,为3400美元/吨,较上年上涨3%左右;普通丁基橡胶平均单价也达到3000美元/吨,增幅近10%。2007年,我国共进口合成胶141.2万吨,较上年增长8.4%,增幅下降11:3个百分点;进口金额为2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5%。进口来源:周边地区为主我国合成胶进口主要来自周边的韩国、日本和俄罗斯以及中国台湾省。2007年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共进口合成胶90.8万吨,占国内进口总量的64.2%,所占比例较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自2006年成为中国合成胶最大的来源国后,2007年韩国继续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力度,对中国出口量达33.4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3.6%,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2005年以来,韩国对我国出口年均增速在20%以上,产品以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苯胶乳、SBCs(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主。中国台湾省是大陆合成胶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04年达到25万吨的历史高峰后,近几年逐年减少,2006年由最大的进口来源地退居到第二位。2007年来自中国台湾省的进口量为2lA万吨,占大陆进口总量的152%,出口品种以SBCs、丁苯橡胶和丁二烯橡胶居多,是大陆SBCs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日本是我国合成胶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7年我国从日本共进口合成胶18万吨,占国内进口总量的(2.7%。主要品种包括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上述4胶种占日本对我国出口总量的48.9%。俄罗斯是我国合成胶的第四大进口来源地。2007年进口量为17.9万吨,占我国进口总量的12.7%。进口量较大的品种包括丁基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苯橡胶、—j—腈橡胶和丁二烯橡胶等。进口方式:来进料加工过半2007年,我国以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合成胶数量继续增加,为75.3万吨,占我国进口总量的53;2%。其中,进料加工贸易进口量为58.8万吨,占国内进口总量的41.6%:来料加工贸易进口量为16.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1.6%。从2007年情况看,我国橡胶制品行业外向型性质仍较突出。随着来进料加工贸易的增加,一般贸易进口比例较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2007年,一般贸易进口量为48.6万吨·,占国内进口总量的34.4%。近年来,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合成胶数量占进口总量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3稍强的水平。2007年我国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的合成胶为7.2万吨,全部来自俄罗斯。进口分布:集中东南沿海我国合成胶的进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7年,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及福建省等6省市进口量为111.9万吨,占国内进口总量的79.2%,较上年减少2.3个百分点。其次是京津冀等内陆经济较发达地区,2007年三地占我国进口总量的8%。另外,辽宁省、安徽省等汽车工业及其他橡胶制品业较集中的省份,以及黑龙江、内蒙古等边境小额贸易较活跃的地区,进口量也相对较多。广东省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合成胶进口最多的省份。2007年进口量为41.8万吨,占国内进口总量的29.6%。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交通便利,口岸众多,同时聚集着众多的外资制鞋、轮胎及塑料加工企业,产品一般多为中高档产品,对原料要求较高。江苏省是仅次于广东省的进口大省,但2007年进口总量为19.2万吨,较上年减少了7%,这主要是近两年江苏省丁苯橡胶、丁睛橡胶及丁苯胶乳等供应能力增加,替代了部分进口。江苏省是我国外资轮胎产量最大的省份,同时高抗冲聚苯乙烯和ABS产能也不断增加,合成胶尤其是高档轮胎及塑料改性用的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等品种在该地区消费较多。山东省是我国第三大合成胶进口地区。2007年进口量为17万吨,占国内进口总量的12%。山东省是我国轮胎产量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内资企业较多,因此合成胶消费以国内产品居多。进口企业:外商独资比例高随着国外轮胎巨头和知名橡胶制品企业对华投资不断加大,“三资”企业在我国合成胶进口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2007年“三资”企业共进口合成胶78.8万吨,占我国进门总最的55.7%。其中以外商独资企业增长最快,2007年进口量近4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比例为34%。此外,2007年国有企业共进口合成胶31.7万吨,占国内进口总量的22.4%;个体企业进口量为27.7万吨,较上年增长20%,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由2006年的17.7%上升到了2007年的19.6%。